古建筑是一个民族,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,也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。在2002年,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为福州市知名文物学者曾意丹所著《福州古厝》一书作序中说:“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。”许多古建筑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发展的标志。目前,海口正处在转型发展期,笔者以为,如果我们的居住之地成为了没有文化历史的空壳,我们又如何自信地发展,如何安居?因此,在这个国富民强的时代,重建明昌塔正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宜。
一、明昌塔重建正当时
回眸历史,眼观当下。2017年海口市跻身“全国文明城市”“国家卫生城市”。2018年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,这是海口在生态保护上获得的一块重要金字招牌。2018年8月,在北京召开明昌塔重建工程项目专家论证会上,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业祖润说:“明昌塔字面包括政治清明、文化昌盛的含义,反映当年海口的社会状况。”到会专家一致认为,明昌塔传承着海南历史文化,明昌塔的重建工程不仅仅是在海南、海口,在国内国际也会产生好的影响。今天的重建不仅是重拾海口城市历史,继续挖掘民族文化的记忆,还是见证海口这座历史名城在新时代呈现的文化内涵。2019年“重建明昌塔,固化海口文明,活化城市记忆”成为全市共识。
如何通过政府投入、规划基础设施建设、侧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式,加快明昌塔建设,把海口打造成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历史文化客厅、安享海南宜居福地、琼北乡村风情体验区和省城新兴商贸旅游圈,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,更是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4·13”重要讲话精神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落实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环保理念付出实际行动不容回避的抉择。
二、保护开发明昌塔几点建议
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一周年了。海口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,形势发展催人奋进。6月10日,明昌塔重建项目主塔第七层顺利封顶的消息,牵动许多老海口人的心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我们要以明昌塔重建为核心,美舍河带状景区为依托,带动海府区域(国兴大道)的连片建设发展,活化海口城市记忆,厚植新时代文明之风。
(一)要进一步强化明昌塔重建开发的顶层设计,提高站位,调整思路,完善细化各种规划布局。反思一些景观的改造,说明顶层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:起点不高、定位不准、规划不全、配套不齐,没有整体连片打造思路,没有长远意识,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,势必影响明昌塔的重建。对照国内外成功的经验,一是要尽快编制规划和立法,使明昌塔重建的保护开发有法可依,依法保护。二是要明确目标,明昌塔要作为海口核心区标志,按照5A级景区标准打造以明昌塔、美舍河为中心的带状景区,连接五公祠、琼台书院、南渡江海口段、省图、省博和歌剧院以及日月广场商业圈等,依靠国兴大道、海府路等路网交通,直达五源河体育场及海南主要景区。三是突出现代化电子功能,用好5G网络技术,体现古今穿越的完美对接。四是要完善细化各种规划布局。以明清两代建筑风格主,要突出规划的系统性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,使明昌塔及周边区域保护开发都有规可循、依规而行。
(二)明昌塔重建是保护历史文化工程,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。保护开发建设明昌塔,除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、打造海口城市名片外,更重要的是改善民生,提高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,进而达到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。因此,要将明昌塔打造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,成为了解海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,成为海口的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”。
(三)积极主动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明昌塔片区的保护开发建设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投资大、见效慢,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,如果后续开发建设与保护资金的投入跟不上,就会捉襟见肘,功亏一篑。明昌塔重建开发就更应该开放和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来参与。除了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和做法、主动引入社会资本的模式外,还要坚持以人为本,着力探索“景区+社区化”发展模式,找准明昌塔及片区开发与居民生活相辅相成的契合点,出台政策鼓励引导老街区原住民参与保护开发建设,吸引民间资本自修老屋,出租私房或经营民宿客栈、特色商铺,让居民能够普遍感受到“旅游+房地产”带来的益处,实现从居民到商家的身份转变,成为服务市民游客的辅助力量和推介老街文化的鲜活招牌。
总之,明昌塔重建及周边开发既不可急功近利一哄而上,也不能因循守旧、畏难不前、无所作为、错失良机。要在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,加快步伐,有计划、有步骤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明昌塔重建及周边环境改造工作,只有这样,明昌塔重建和开发才能打造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、民生工程。